扶貧路上,他有了第二故鄉
故鄉:家鄉,生你養你的地方。
第二故鄉:住得最久或感情最深的地方。
本鋼集團選派到沈陽市康平縣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的派駐干部于鑫自派駐以來,工作時常常步履匆匆,但一顆心早已穩穩地扎根,把這片土地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今年34歲的于鑫被本鋼集團選派到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擔任派駐干部,當他把心融入到這一方沃土,他第一次實實在在、真真正正有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感覺。也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扶貧工作確實不易,如果要讓自己堅持下來,就一定要有更大的格局、更深的認識、更遠的視野,把扶貧工作作為對自己黨性最根本的檢驗和最深刻的錘煉。
于鑫所在的沈陽市康平縣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是距離康平縣城較遠的偏僻鄉鎮,全鄉9個村,28個自然屯,國標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93戶599人,家庭因病、因殘、因學致貧問題突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活,成為讓于鑫牽掛的事,一有空他就走村入戶。
“剛來一個多月,一說起鄉里有多少貧困戶?人均耕地多少……甚至是貧困戶的名字,于鑫都能脫口而出。”沈陽市康平縣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黨委書記王鳳雙介紹,“于鑫工作很踏實、很到位,在扶貧工作中做到了三‘清’——扶貧政策清、貧困戶基本情況清、村情村貌清。”
這期間,于鑫主動包保了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忠國家。這家老倆口不僅年歲大,還身患重病,劉忠國心臟支架2個,老伴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病癥,生活異常艱難。為此,于鑫總是盡己所能地幫助他們,家里的大事小情基本都承包了。“作為派駐干部,自己的小家可能顧不上,但派駐扶貧讓我有機會為更多他人的小家服務,幫一點是一點。”
在扶貧工作中,于鑫是哪里缺位哪里補位。時間對于他來說,分秒必爭。去年,遼展年貨大集在沈陽遼寧工業展覽館舉行,于鑫帶著鄉里特產菹草紅心鴨蛋、大黃米湯圓、沙棘酒、沙棘茶等亮相展會,成為展會上最火的“喊麥書記”,還引起了展會主辦方,甚至網紅的注意。
今年,按照上級部門要求,鄉里需要在一個月內整理好近5年的脫貧攻堅相關資料,于鑫協助鄉里主管領導加班21天,整理材料2萬余份。每天,他加班至深夜,最晚到凌晨3時。其中,所有扶貧項目需要審核上報,與項目相關的各種圖紙、文件近15000頁的材料需要復印、拷貝各五份,于鑫主動承擔此項任務,早上6時出發,駕車50公里到達縣里的復印社,復制、膠裝、封皮、校對,晚上6時再把所有材料裝車運回鄉鎮,每天工作量在一萬頁左右。如此反復一周時間,共復制整理材料量近10萬張。于鑫將這樣的忙碌視為自己的驕傲,“如果我在這里干得不好,就是一種失職。”
眼下,于鑫按照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黨委的安排,又積極投入到招商引資工作中。暖陽透過樹林,金輝灑向大地,于鑫驅車而過,無暇欣賞。他知道,只有在扶貧路上加快趕路,才能把第二故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才能帶著鄉親們看到更好的風景。
第二故鄉:住得最久或感情最深的地方。
本鋼集團選派到沈陽市康平縣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的派駐干部于鑫自派駐以來,工作時常常步履匆匆,但一顆心早已穩穩地扎根,把這片土地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今年34歲的于鑫被本鋼集團選派到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擔任派駐干部,當他把心融入到這一方沃土,他第一次實實在在、真真正正有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感覺。也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扶貧工作確實不易,如果要讓自己堅持下來,就一定要有更大的格局、更深的認識、更遠的視野,把扶貧工作作為對自己黨性最根本的檢驗和最深刻的錘煉。
于鑫所在的沈陽市康平縣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是距離康平縣城較遠的偏僻鄉鎮,全鄉9個村,28個自然屯,國標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93戶599人,家庭因病、因殘、因學致貧問題突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活,成為讓于鑫牽掛的事,一有空他就走村入戶。
“剛來一個多月,一說起鄉里有多少貧困戶?人均耕地多少……甚至是貧困戶的名字,于鑫都能脫口而出。”沈陽市康平縣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黨委書記王鳳雙介紹,“于鑫工作很踏實、很到位,在扶貧工作中做到了三‘清’——扶貧政策清、貧困戶基本情況清、村情村貌清。”
這期間,于鑫主動包保了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忠國家。這家老倆口不僅年歲大,還身患重病,劉忠國心臟支架2個,老伴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病癥,生活異常艱難。為此,于鑫總是盡己所能地幫助他們,家里的大事小情基本都承包了。“作為派駐干部,自己的小家可能顧不上,但派駐扶貧讓我有機會為更多他人的小家服務,幫一點是一點。”
在扶貧工作中,于鑫是哪里缺位哪里補位。時間對于他來說,分秒必爭。去年,遼展年貨大集在沈陽遼寧工業展覽館舉行,于鑫帶著鄉里特產菹草紅心鴨蛋、大黃米湯圓、沙棘酒、沙棘茶等亮相展會,成為展會上最火的“喊麥書記”,還引起了展會主辦方,甚至網紅的注意。
今年,按照上級部門要求,鄉里需要在一個月內整理好近5年的脫貧攻堅相關資料,于鑫協助鄉里主管領導加班21天,整理材料2萬余份。每天,他加班至深夜,最晚到凌晨3時。其中,所有扶貧項目需要審核上報,與項目相關的各種圖紙、文件近15000頁的材料需要復印、拷貝各五份,于鑫主動承擔此項任務,早上6時出發,駕車50公里到達縣里的復印社,復制、膠裝、封皮、校對,晚上6時再把所有材料裝車運回鄉鎮,每天工作量在一萬頁左右。如此反復一周時間,共復制整理材料量近10萬張。于鑫將這樣的忙碌視為自己的驕傲,“如果我在這里干得不好,就是一種失職。”
眼下,于鑫按照柳樹屯蒙古族滿族鄉黨委的安排,又積極投入到招商引資工作中。暖陽透過樹林,金輝灑向大地,于鑫驅車而過,無暇欣賞。他知道,只有在扶貧路上加快趕路,才能把第二故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才能帶著鄉親們看到更好的風景。
2020-07-17